南方日报评论:在家门口感受国际民间艺术之美
发布时间:2025-10-21 09:49
哥伦比亚深情的歌舞、美国轻快的民歌、埃及舞蹈神秘的节奏,交织在佛山龙狮、粤剧、花灯之中……今年的佛山金秋与往年不同。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国际民间艺术的多彩之美,整个“国际风格”令人惊叹。这是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次在广东举办的“重头戏”。作为国际民间艺术盛会,本届艺术节以“跨越山海,共同走向未来”为主题,旨在传播各国伟大文化,增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有500多位艺术界艺术家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中国艺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具有“国际性、民族性、个性性、群众性”的特点,成为跨越时空、文化互鉴、共同繁荣的艺术盛会。秋季色彩大游行、草根游、中外艺术家空间……系列活动不仅展现了本土文化交流的活力,也是“人人欣赏自己的美,美是共享的”全球文明景象的生动例证。广东作为岭南文化的聚集地,是一座承载千年岭南文化的宏伟宝库,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从岭南大地激昂的鼓点到世界的艺术共鸣,从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到全球舞步的共鸣,中外艺术家携手本次艺术节,带来视听盛宴,成就“破圈”之旅。除佛山主会场外,各国艺术团还远赴东莞、珠海、深圳与当地艺术团同台演出,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中外艺术对话。歌民族舞、童声合唱、器乐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也孕育出岭南丰富的本土资源和深厚的文化遗产举世瞩目。这是展示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文风采的重要契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通,人与人之间的相通在于心的相通。今年是建国70周年中国与塞尔维亚建交、与菲律宾建交50周年、与哥伦比亚建交45周年。三个国家的艺术团登台表演,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里交融、体现,搭建起一座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同时,本次艺术节由荷兰交响乐团和菲律宾合唱团表演中文歌曲,用音乐跨越语言障碍,清晰诠释了“艺术连接心”的深层内涵。一曲一舞都将成为传播伟大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动人符号,对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正在参与一个未来的项目,微妙而安静地影响事物。回首过去,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3届,共有来自五大洲69个国家的186个外国民间艺术团体应邀参加。它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充分诠释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富”的深刻内涵和深远价值。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以艺术节为契机,促进不同文明交融交流互鉴,将为世界文明园的发展发挥积极而独特的作用。这也表明,中国始终是文明互鉴的推动者。一个多月前,习总书记平平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强调要继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谱写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团结、和谐的精彩篇章。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从参加本次艺术节的阵容来看,塞尔维亚、菲律宾、埃及、格鲁吉亚、哥伦比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斯里兰卡、菲律宾、埃及、格鲁吉亚则承载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历史……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朋友不远千里,跨越千山万水,出席文化之约,生动地证明了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平等互鉴、对话对话、文明共享,顺应了人民的期盼,满足了各方的需要,必将证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而持久的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可或缺的根本支撑。历史上,不同文明相互认识、相互成就,共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谱写了共美、互鉴、互鉴的精彩篇章。如今,当文明世界跨越山水的阻隔,借助艺术的桥梁行走时,必将更好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