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新时代法治建设“广东模式”
发布时间:2025-10-27 09:46
全国首个“飞地”条例——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解决了跨区域管理难题;广州、佛山联合发布全国首个城市铁路地方法规;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南沙法庭两个月内将业务从“千万索赔”提升到“千万合作”;深圳人工审判制度,平均结案时间缩短38天……广东紧扣质量发展主线,描绘出法治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法律是执政的基础。 “十四五”期间,广东法治建设进入加速发展、全面推进、体系融合的新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全省共有5个地区、5个项目荣获国家法治政府D级称号。示范地区和项目。高水平的法律服务有力推动广东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准确立法,以法治促发展,以善治为保障。 “以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项目审批都要到深圳、汕尾,现在有了这个规定,权责明确,审批效率高,也更便捷。”家住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一家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2023年出台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是全国首个完全以“飞地”为主的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合作区管理权限、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主要内容,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合规性,极大提高了合作区的办事效率。项目批准年数。上述案例是广东精准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例证,精准立法工作的主要保障在于党的领导。广东始终贯彻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省委常委会会议定期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和重大项目,确保法律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 “十四五”期间,广东立法工作呈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态势:2021年至2025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67件,审议批准分散市级法规250件;省政府制定20项新政府规章、修订条例地级以上市政府出台规定43项,出台规定260项。这些法律法规中有《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服务国家战略的“亮点”,也有《广东省绿色美丽广东生态建设条例》等保障民生的“暖心篇章”,形成了覆盖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的完整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实践中,广东转变模式、拓宽渠道,使法律更加落地、凝聚民意。深化运用省市“1+n”协作合作新模式,持续满足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个性化政策需求。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全面出台以“飞地”为主导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还推动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五市联合印发产业粤菜发展相关条例。全国第一部地方性规制城市轨道交通法在广佛诞生。与此同时,广东还与当地人建立了密集的接触点网络。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已在广东设立了三个原住民联络点。 正义为民,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原本以为诉讼时间会很长,没想到两个半月就从‘当庭诉讼’变成了‘合作共赢’。”2025年8月,一家词典公司负责人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 1000万元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法院思维下的某学习公司,《汉语词典》优质内容已成功加入学习机平台。这起侵犯著作权案的“逆转”,不仅体现了司法部门的温暖,也展现了广东司法部门“以保护促发展”的智慧。司法机关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广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 2021年至2025年5月,省级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286.1万件,审结1224.6万件; 2021年至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案件1583017件。司法部门需要卓越的科学技术。深圳法院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于2024年6月上线,涵盖全流程85个流程立案、审理、审判、执行四个主要环节。半年内,平均结案时间缩短38天,申诉率下降24%,人均结案数量比全省平均水平多156件。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全国法院“一张​​网”推广。执法规范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以“标准化、数字化”为抓手,推动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至2024年,全省行政执法案件达5.38亿件,引发行政及行政复议诉讼费用的案件仅占0.0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项“全国首创”的制度变革得到主要支撑: ——引领实现全方位综合治理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改革,赋予乡镇街道市场监管等领域执法权,让群众“解决家门口的事”。 ——率先构建“政民互动”异地执法系统,通过视频监控、数据比对发现违法行为; ——广东省率先开发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执法流程“一站式接入”、执法数据“一站式共享”。平台被推广为全国示范; ——率先实现行政复议职责全面、规范、有效整合,率先打造行政复议“六大能力”,率先开展行政复议人员试点。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截至目前,已有224个村(社区)广东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懂法群众”突破11.8万人。人们“自觉遵守法律、遇到问题就找法律、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更加强烈,让法治成为广东社会管理的“最大公约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涉外法治管理高地。前段时间,受某互联网公司委托,华商林丽丽(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与国外七个国家的律师进行了合作。律师事务所针对多类终端操作系统本地化运营进行业务合规检查,覆盖非洲、南亚、东南亚等主要目标市场,为互联网企业构建从市场准入、数据安全到业务流程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合规性。 “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7个国家的合规审查,出具了近千页的法律文件意见,帮助我们成功进入非洲和南亚市场,降低了运营风险。”某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对律师事务所表示感谢。目前,该所正在筹备与英国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成立中外合资企业,计划在80多个国家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是广东涉外服务高水平开放的光辉实践。近年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边陲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引擎,将自身定位为“两个边界”,以涉外法治建设为突破口,为企业“走出去”、政策“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使法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首要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一是牵头召开系统性的省级涉外法制建设工作会议,指定“形成三个一流,打造平台”,每年聚焦一个议题,着力解决困难。二要积极探索完善涉外风险应对机制,积极构建“事前科学预警、事中快速反应、事后完善分析”的工作机制。最后,是积极响应重点行业法律服务需求,编制中国企业赴“大道”国家投资法律服务等法律工作指南,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的法律“工具箱”。人才是法律法治的“活水源”。广东出台法制化建设专项文件建立省级法律人才库和青年人才库,引进专家“智库”123名。实施“广法工程”,共举办13个科目28期省级示范班。此外,立足“改革开放前沿”的定位,广东还以制度创新推动大湾区法治对接: ——立法层面,注重规则机制对接,积极争取国家对大湾区立法的支持和指导,制定大湾区专项立法方案,颁布《广东省法治建设管理条例》。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从香港、澳门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的情况广东省司法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法制司签署合作安排,建立“1+n”常态沟通机制,到2024年, 将召开6场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联席会议和4场工作委员会会议。 ——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试点不断深化。目前,全省已有600多名港澳律师取得执业证书,前海首家中外律师事务所联合办事处正式挂牌 开通,实现“一地信任,跨境服务”。一个同时,广东加强对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点平台的法律保护,出台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投资者服务合作现代产业合作服务》等规定,省政府调整 361项行政权力由这些平台行使。通过一系列举措,广东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营商环境最佳省份。全省注册企业主体超过1900万户,居全国第一。站在新的起点上,广东将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动“一规划二”顺利完成 《纲要》为广东法治建设谋划新路线制定法治建设规划,以高水平法治推动广东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努力打造新时代法治建设“广东模式”,为全国法治建设贡献广东经验。南方日报记者 李茜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