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农使用山地火车车厢运输柚子。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洲 摄,李永胜介绍金柚加工产品。人民网记者 程远洲 摄 柚园里,树枝上挂着黄色的“金娃娃”。忙着采摘装柚子的黄红开心地笑道:“今年的收成不错,柚子特别甜。”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阳镇考察南富金柚种植基地。他听取了广东加大对革命老区扶持力度、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汇报。他考察了柚子、加工品、精品和创意,漫步果林,与果农和农业技术进行了亲切交流。总书记指出,我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南富村80后的柚农黄宏激动不已:“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里。” 20世纪80年代,梅州提出“种山致富、山强”,鼓励引导群众种植金柚,南府村开始大规模种植。 “当时,我父亲承包了45棵葡萄树,每年都会种植。10年前我接手时,有80公顷。”黄宏说道。两代柚子生长有何差异?黄宏举了个例子:“比较难我们的父辈为了种柚子,必须翻山越岭灌溉、施肥。现在有了水肥联喷设施,坐在家里喝茶就可以完成灌溉和施肥。”梅州多山丘陵,柚子收获季节往往是柚农的“艰难时期”——柚子树产量高,运输是个大问题。黄回忆洪:“以前背着篮子,肩膀疼得晚上睡不着觉。”科技打通了柚子的“最后一公里”。肩上扛着柚子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天空中,无人机盘旋在柚子果篮上;林间,每小时可承载700多公斤的山地火车车厢来回运输,这两年,柚园变得更加科技先进。或者可以实时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和气候数据。智慧数字农业平台分析后,将报告发送至手机,提醒灌溉、施肥;这是一款智能防虫器,可以全天24小时自动监测害虫,方便及早预防、科学用药……”黄宏饶有兴趣地数着“宝贝”:“再过几年我就能用手机种柚子了。” ”黄宏种植的80公顷柚子,今年可产70万公斤。“柚子含糖量高,品质优良,这离不开我的好师傅。”黄宏说。不远处,“好师傅”钟永辉正在柚园指导工人们科学采摘。“我提倡‘一果两切’技术。”将果梗削平,可有效减少运输碰撞,延长葡萄的储存期和价值“果实。”钟永辉说。作为梅县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与马哈斯人一起在柚园种植柚子。近年来,梅县区组织农业专家“送技下乡”,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治、无病毒栽培等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金柚品质。南富村金柚种植户450户,种植面积5000余公顷,年收入超50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黄开智介绍,南富村因独特的金柚乡村产业,入选“全省百县千镇万村优质发展工程”典型村。“硕果累累”,产业链越来越长。从柚花中提取的香精油、用柚子制成的柚皮苷、用果皮制成的陈皮……在南孚金柚种植基地展厅里,金柚加工品琳琅满目。 “金柚是全身宝,拓展了产业链,市场前景更广阔。”梅县区金柚协会会长李永胜说,“以果肉加工为例,珠三角茶饮料公司正在下订单500吨。”他介绍,梅县区是全国最大的柚商业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金柚全产业链。梅州市预计2024年柚子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89亿元带动10万余农民增收致富。村里,灰瓦白墙的民房错落有致;村外,青山绿水,弥漫着柚子的清香。在南富村,金柚产业还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吸引了大批游客,让柚农四季皆可一季卖果创收。 “日子过得甜蜜又美好。”黄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