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领军地
发布时间:2025-11-09 09:45
“加油!我们支持你!” 11月8日,在一望无际的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桥上,全运会自行车个人赛开始了激烈的角逐,观众们互相叫好。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界赛事。来自内地、港澳地区25支代表队的104名运动员从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中心前广场出发,经过港珠澳大桥,穿越澳门和香港,最后返回珠浩。比赛期间,他们6次经过口岸,全程“无意义通关”。 “三界一赛”的创新模式,将浪漫海洋、世纪工程、粤港澳风情融为一体,也展现了中国现代化领先地位的独特风采。在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东,明确要求“以建设有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齐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取得重大成果和全面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站在新起点上。 (一)南海沿岸发展呈现联动发展势头。横琴口岸最快20秒通关、高铁14分钟穿越深港、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加速……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六周年。这片承载国家战略使命的热土勇立潮头,破浪先行,续写南海之滨精彩的“春天故事”。英石走在潮流前列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大湾区建设的一贯要求。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定位“一点两区”就是其中之一,足见高度期待,方向决定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大湾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从战略高度和全局高度赋予大湾区新的历史使命,蕴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展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打开经济世界版图,“三强”美国、中国、日本都拥有硬核湾区,成为各国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一体化程度高,外向型经济较强。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澳门的多元文化交流功能尤为明显。如此大面积的海湾,汇聚了各种优势和条件,向世界呈现了一幅现代化中国风貌的生动画卷。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领者。”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李德宏认为。 ——这是探索现代化中式风格的前沿。改革开放从这里开始。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区位优势,以“敢为人先”为己任,“闯出一条路”新时代以来,广东持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契机,以极大的热情在全省范围内狠抓基本条款落实、落到实处,实现这一大事。截至2024年底,前海共启动制度创新882项其中102项成果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在中山大学发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前海连续三年位居第一。f推动中国风格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好的,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一些地区必须走在前列,率先探索、率先突破。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肩负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前线的使命。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模范城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个大湾区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模范城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以引领潮流的行为,迎风而立 晨光微雾,港珠澳大桥勾勒出远方的拱门,“广德”入口处排起了长龙。近年,香港双板车“专线”变得更加便捷。以前到珠海需要三个小时,现在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香港市民王女士悲痛不已。如今,大湾区铁路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地标性跨海、过江工程相继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港澳居民以“走”的方式“走”。 “北上”,带动自己扩大生活半径,来到大湾区各个城市“品茶、惊叹风景、惊叹世界”。这是粤港澳硝烟弥漫的日常生活,也是扎根的现代化中式现代化的图景。建设中式现代化领军地,我们到底应该引领什么?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打造领先地位,首先要引领发展。 2018年,大湾区经济总量10.8万亿元。六年来,三地携手合作,综合实力和积累效应不断增强。 2024年,大湾区经济总量将达到14.79万亿元,超过纽约和旧金山两个世界级湾区。湾区、集群级城市加快发展。围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区将深化科技产业合作。广东推动中国碎石等关键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中子源和港澳“天河二号”超级计算中心。建成32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围绕人工智能、自下而上经济、生物制造等领域打造创新共同体。建立开放的区域社区合作已经初见成效。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科学研究所(福田)院长的陈芙蓉就是大湾区创新合作的受益者。他带领团队研制生产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香港基础研究与深圳供应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优势的完美结合,促成了‘从0到1’的成功。中国现代化样式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行。”改革开放的前景。建设领先地位,必须争当改革开放先行者。风从东方吹来,勾勒出大湾区“跨界闯关”的改革图景。三地联手推动创新引领改革,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创造了60多个“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试点获国务院批准;广东连续四年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最佳省份。 “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超过29万家企业集聚;外贸稳中提质。1995个投资项目投资额1.44万亿元……全球企业和全球资本投下信任票真金白银,充分体现了大湾区作为全球目的地的共同特点和全民、区域发展的“协奏曲”——软硬联通,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轮驱动”,港澳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100个县、1000个镇、1000个村“持续推进,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1”成为新趋势。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大湾区电影音乐盛典等演出持续进行。龙舟气势磅礴,舞狮四通八达,英文歌舞如虹,唤醒同源文化。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享”,努力发展绿色低碳深海风电、新能源存储、高效光伏等项目,探索滨江绿道、森林森林充满生命诗篇,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也是体验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机会。发扬“冒险”、“创造”、“创造”精神,大胆做世界第一,才能建设现代中国式社会。创新的领先地位。加强政策机制联动是重中之重。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体系。加快构建经济高度协调、政策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是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本质要求。应努力深化押注合作进一步强化粤港澳重点合作平台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和试验平台作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提升质量发展动力作用是当务之急。区域发展是“全国一盘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三大电力来源地。 “十五五”期间,我班萨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发展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经济强。现代产业体系是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国家的科技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提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的必然要求。 “十五五”期间,国家首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和增强实体经济基础”。行业只有求创新、求发展、求质量,才能取胜。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湾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集群,“需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产业与技术的相互增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理性是一种道德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粤港澳民生融合,提高湾区人民幸福指数,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推动公共服务融合共享,着力解决群众急难解难的问题;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描绘人与自然共生的湾区图景……随着政策机制对接不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循环生活将不断发展,大湾区的幸福感必将更加浓郁。志存高远,就能飞越重山。珠江东山海交融的斯图里水流强劲。千百年来,铭刻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兴盛。今天,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正式开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次在新的起点上启动。夯实基础,发挥独特优势,新的更大的奇迹指日可待。南方日报记者 王庆峰 丁建亭